湿疹百科 · 2022年 10月 13日 0

硫唑嘌呤

        AD:护肌堂止痒膏   官方唯一淘宝购买搜:护肌堂止痒膏

硫唑嘌呤系巯嘌呤的咪唑衍生物,在体内分解为巯嘌呤而起作用,本品通过对RNA代谢的干扰而抑制淋巴细胞增生,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硫唑嘌呤

主治疾病

硫唑嘌呤可用于以下疾病。

  • 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
  •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
  • 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
  • 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
  • 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韦格纳肉芽肿病等。

适用症状

硫唑嘌呤可用于缓解急慢性白血病、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相关症状。

用前须知

硫唑嘌呤为处方药,须由医生开具处方后拿药,并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随意用药;如属于禁用、慎用或特殊人群,应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用药前需明确药品保质期和性状,如已过期或变质,应避免使用。

禁用人群

  • 硫唑嘌呤禁用于对硫唑嘌呤或其他任何成份有过敏史者。对6-巯基嘌呤(6-MP)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
  • 肝功能损害者禁用本品。
  • 妊娠期或准备近期内怀孕的妇女禁用本品。

慎用人群

  • 过敏体质者慎用硫唑嘌呤。
  • 同时接受或近期内刚完成细胞生长抑制剂/骨髓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慎用本品。

特殊人群用药须知

  •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孕妇或准备近期内怀孕的妇女禁用本品,服用本品的患者不应进行哺乳。如果您已经怀孕、计划怀孕或是在哺乳期,请及时告知医生并咨询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 儿童:用药须在医生指导和成人监护下进行。
  • 老年人:应遵医嘱用药。

相互作用

硫唑嘌呤可能与其他药物及疫苗等发生相互作用,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用药前请咨询医生,并将您所有已确诊的疾病及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告知医生。

  • 别嘌呤醇: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可导致有生物活性的6-硫代次黄苷酸转化为无活性的6-硫脲酸。当别嘌呤醇、氧嘌呤醇和/或硫嘌呤醇与6-巯基嘌呤或硫唑嘌呤合用时,硫唑嘌呤的剂量应减至原剂量的四分之一,其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非布司他可能降低本品的代谢。不建议合并用药。
  • 神经肌肉阻滞剂:本品可增强去极化药物如琥珀胆碱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以及减弱非去极化药物如筒箭毒碱、箭毒和泮库溴铵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 抗凝血剂:本品可引起华法林抗凝血作用的减弱,当抗凝剂与硫唑嘌呤同时给药时建议密切监测凝血情况。
  • 细胞生长抑制剂/骨髓抑制剂:在使用本品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与细胞生长抑制剂和骨髓抑制剂合用,如:青霉胺。本品有可能增强西咪替丁和吲哚美辛的骨髓抑制作用。
  •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IMPDH),导致活性6-硫鸟嘌呤核苷酸的生成减少。
  • 甲氨蝶呤:当硫唑嘌呤与高剂量甲氨蝶呤同时给药时应调整剂量以维持适当的白细胞计数。
  • 疫苗:本品的免疫抑制活性对活疫苗能够引起一种非典型的潜在性损害。对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使用活疫苗在理论上是禁忌证,建议患者在硫唑嘌呤治疗结束后至少三个月再接种活疫苗。

用法用量

硫唑嘌呤具体用药请咨询医师,不可随意自行用药。

主要剂型或规格

硫唑嘌呤的主要剂型为片剂,规格:50mg;100mg。

具体用法

硫唑嘌呤的用法主要为口服,具体用量应遵医嘱。不同厂商所生产的相同药品或存在说明书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如在用药前发现药品说明书内容不一致的情况,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 一般用量:口服,每日1.5mg~4mg/kg,一日1次或分次口服。
  • 器官移植用量:首日剂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免疫治疗方案,通常第一天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最大达到5mg。维持剂量需要根据临床需要和血液系统的耐受情况而调整,一般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4mg。
  • 白血病用量:每日1.5mg~3mg/kg,一日1次或分次口服。

 

用后须知

硫唑嘌呤应遮光、密封保存于小儿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果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或症状不缓解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起效时间

硫唑嘌呤服药后达峰时间为1~2小时。

药效维持时间

硫唑嘌呤半衰期(即血液中药物浓度或体内药物量减低到一半所用的时间)为4~6小时。

药物漏服

  • 如果漏用硫唑嘌呤时间较短,请尽快补用,但如果快到下一次用药时间(超过两次正常用药间隔时间的一半),请跳过此次用药,直接于下一次用药时间用药。
  • 切勿一次使用双倍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 如您不能确定剂量,请联系医生或药师。

药物过量

如出现硫唑嘌呤用药过量,请及时咨询医生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详情请遵医嘱。

  • 症状和体征:本品过量后的体征主要有原因不明的感染、喉部溃疡、紫癜和出血,是由于用药9~14天后,骨髓抑制达到最大而引起。此体征在慢性过量用药时比一次过量用药更易出现。有报告称一位患者一次性摄入本品7.5g后,开始出现的毒性反应是恶心、呕吐和腹泻,接着是中度的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轻度异常,然后顺利恢复正常。
  •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如果出现过量,可进行灌胃,并进行包括血液学在内的临床监测,对所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不良反应必须作出迅速处理。尽管硫唑嘌呤可被部分透析,但透析对用药过量的患者的效果仍不明确。

不良反应

硫唑嘌呤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寒战、疹病、皮疹、脉管炎、肌痛、关节痛、低血压、肝肾功能失调和胆汁淤积。史-约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非常罕见。
  • 肿瘤风险升高:接受免疫抑制的患者,其肿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尤其是皮肤癌(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肉瘤(卡波氏肉瘤和非卡波氏肉瘤)以及原位子宫颈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骨髓发育不良等风险升高,罕见。
  • 骨髓抑制:最常见为白细胞减少,有时有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罕见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用药剂量有相关性。
  • 增加感染的易感性:单独接受本品,或与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时,患者对病毒、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
  • 肝毒性:本品可引起肝损害,主要表现有氨基转移酶增高、黄疸、肝大、腹水、肝硬化及肝性脑病。
  • 消化系统:少数患者首次服用本品出现恶心和呕吐,餐后服药和减轻此反应。 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器官移植者可能出现结肠炎、憩室炎及肠穿孔等并发症;肠炎患者使用本品后,可导致严重腹泻;少数患者接受本品治疗后出现胰腺炎,尤其是已诊断出肠炎的肾移植患者。罕见、致命的肝损伤可能与长期服用本品有关,主要是器官移植者
  • 其他:可逆转性肺炎极为罕见,个别患者由于同时服用硫唑嘌呤和其它免疫抑制剂而出现脱发现象。

停药指征

  • 如果硫唑嘌呤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由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 定期复诊,病情好转或得到控制后遵医嘱调整药量或停药。

就医指征

  • 如果硫唑嘌呤用药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 在出现任何感染、意外损伤、出血、或其它骨髓抑制表现时,立即通知医师。
  • 治疗的前8周内应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包括血小板在内的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如果大剂量给药或病人肝和/或肾功能不全时,应增加全血细胞计数检查的频率,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
  • 服用本品者肿瘤发生风险升高,应定期就医筛查。

用药贴士

参考资料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2]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7.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4]熊方武,余传隆,白江秋,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